
行徑類
- 登山背包
【功能】裝載所有登山裝備
【容量】35-45L
【挑選建議】
A. 背部有支架
B. 腰部有完整包覆髖骨腰帶
( A+B就是一般所稱的背負系統 )
C. 背長符合的背包 - 攻頂包 (選配)
【功能】 重裝行程中有輕裝來回行程可使用
【容量】15-20L
【挑選建議】
A. 不需要背負系統
B. 輕量(建議500克以下) - 內層防水袋
【功能】背包內層防水,重點必須防水物品 : 保暖衣物、備用衣物,其他裝備可選擇性防水。
【挑選建議】一般塑膠袋即可,也可選擇防水布料製成的防水袋,不易破且低噪音。 - 防水背包套 (選配)
【功能】背包表部防髒、防水
【提醒】表層的背包防水套無法完整罩住背包組當下雨,所以使用防水背包套之餘,還是必須使用內層防水袋。
- 頭燈
【功能】夜間行徑、山屋內照明
【挑選建議】
A. 亮度:100流明以上
其他說明:大部分市面上頭燈亮度有100~1000流明不等,一般傳統路線(非探勘級路線)因路線成熟且路況佳,使用100~300流明即可。路況較差的探勘級路線可使用300流明以上。
一般而言,高亮度的頭燈會有幾個缺點:重量重、耗電量大。所以商業團行程建議準備亮度300流明以下即可。
B. 防潑水:IPX3或3以上,可防長時間淋雨
C. 可調整角度:行徑間會依不同坡度和地形調整照明角度
D. 紅光夜視功能:夜間山屋照明較不會干擾其他山友 (選配功能)
注意 : 若行程都是天亮後出發,也同樣必須攜帶頭燈,以防因突發狀況必須夜間行走山林。一般日常爬郊山,也建議攜帶。
- 頭燈備用電池&行動電源
行徑間頭燈沒有電力時,可即時替換
山屋皆無插座,請自備行動電源 - 登山杖
【功能】上坡可分散腿部受力、下坡可提供平衡和減少膝蓋衝擊力道
【挑選建議】
A. 重量250克以下(單支)
一般市面登山杖有兩種材質:碳纖維、鋁合金。碳纖維較輕,約170-220克;鋁合金較重:約220-300克。兩種材質強度相當,可依照自己的預算選擇
B. 直立握把
C. 總長130公分以上:市面上直立式登山杖總長有130-135公分不等,但T字握把(老人杖)和青少年登山杖會小於130公分,選購時請注意
D. 其他建議:市面上登山杖主流規格有兩種:外扣式、內鎖式。如果保養習慣較差(懶得保養)可選擇外扣式登山杖,內鎖式登山杖使用完後記得拆解擦拭乾淨,否則調節處螺絲容易鏽蝕故障
【使用建議】建議使用雙杖,受力較平均、行走更平衡
睡眠類
- 睡墊 (營地使用)
【功能】阻絕寒冷地氣、增加睡眠舒適度
【挑選建議】
A. 蛋巢式或充氣睡墊:請勿使用平面式泡棉睡墊,無法阻隔地氣
B. 重量建議800克以下,300-500克為佳 - 睡袋內套 (選配)
【功能】擔心公用睡袋的清潔度,可使用睡袋內套作隔絕
服裝
- 排汗衣褲
【功能】親膚內層穿著,可將身體濕氣迅速排出
【挑選建議】主成分為聚脂纖維(Polyester)或尼龍(Nylon)的快乾材質,請勿選擇棉麻類吸濕不快乾材質
【數量】2套:一套穿著,一套作為備用衣物 - 靜態保暖衣或外套
【功能】山屋或營地保暖使用,羽絨和化纖皆可
羽絨:(優點) 輕量、收納性佳 / (缺點) 遇濕保暖效果差,較不適合台灣濕冷氣候
化纖:(優點) 適合台灣潮濕氣候 / (缺點) 較重,體積較大
靜態保暖化纖建議: Primaloft或其他類羽絨材質衣物 - 動態保暖或外套
【功能】行徑間保暖使用,強烈建議使用化纖材質,不建議使用羽絨。因羽絨容易吸收濕氣(霧、雨水、身上的蒸汽),且吸收濕氣候不易乾,再加上沾染溼氣後保暖效果會很差。所以行徑間請使用化學纖維材質的保暖衣或外套。
動態保暖化纖外套最平價的有刷毛(Fleece),其他透氣性較佳的有Power Strech,Thermal R。 - 保暖褲 (選配)
【功能】山屋或營地保暖,冬季上山或本身較畏寒者可攜帶
【挑選建議】一般有厚度的褲子即可(不限材質) - 防水衣褲 (雨衣雨褲)
【功能】行徑間防雨水
【挑選建議】兩截式(必須)
【關於種類】最平價的為機車用雨衣褲,但機車雨衣褲的缺點:較悶熱、較重、體積大。如果追求輕量化、舒適度和視覺外觀,可選擇登山防水衣褲,例如:Gore-tex,各品牌有不同防水材質。
【其他建議】防水衣褲經常是天氣預報很好時被移除的裝備,請注意:不論天氣好壞,防水衣褲上山一定要攜帶,山上淋濕非常容易導致失溫
服裝配件
- 保暖帽、排汗帽
【功能】保暖帽:山屋或營地保暖 / 排汗帽:行徑間保暖
【挑選建議】保暖帽:化學纖維、羊毛、羽絨皆可 / 排汗帽:排汗快乾材質(聚脂纖維或尼龍) - 手套 (防磨或保暖)
【功能】保暖、防磨,依不同路線有各種功能 - 鞋類:登山鞋、拖鞋(選配)
【功能】拖鞋:山屋內上下床或進出帳篷換穿
【挑選建議】登山鞋不一定要中高統和防水,可以平常健走慣用的登山鞋即可,但新手建議中高統和防水 - 登山襪
排汗襪
【挑選建議】含coolmax材質
羊毛襪
【挑選建議】三季登山 (春夏秋)薄款羊毛襪即可,冬季可選擇厚款
【提醒】請準備2雙登山襪,弱鞋襪濕掉可做替換。高山入夜溫度約平地溫度-20度,相當一般平地寒流溫度,因此建議至少準備一雙羊毛襪
餐具&飲水
- 水壺
【挑選建議】耐熱 : 山屋提供滾熱水,請準備耐熱容器 - 保溫瓶 (選配,新手建議攜帶)
【挑選建議】輕量 : 一般市面保溫瓶偏重,盡可能攜帶輕量型
【水類建議】
冷水 + 溫水 總容量至少1.5L
建議耐熱水壺搭配保溫瓶使用 - 碗筷 + 餐具
【挑選建議】一般盛飯工具即可,輕量佳
食物
- 中餐
【挑選建議】輕便、好攜帶,不建議攜帶需要炊煮的食物,例如 : 麵包、飯糰...等等 - 行動糧
【挑選建議】輕便、好攜帶、熱量高、易保存。例如:餅乾、肉乾、巧克力、堅果、果乾...等等。不建議:水果或其他含水量較高的食物。
【挑選說明】一般登山行程需比平常多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,因此行動糧一天熱量建議2000大卡/天。(如當天行程較短,可彈性調整)
其他
- 急救包:慣用藥物、簡易外傷處理(紗布、OK蹦、透氣膠帶、彈繃)、高山症藥物
- 修補包:束帶、大力膠帶
- 緊急避難:求生毯或露宿袋、哨子
*所有藥物務必自行準備
嚮導 :怡清
百岳經歷 :約55座
相關訓練 :
EMT-1初級救護技術員合格
WFR 野外急救第一反應人員合格
PAC 攜帶型加壓艙操作結業
PHTLS 到院前創傷救命術合格
其他經歷 :
新北市EMT-1 初級救護技術員